快科技4月18日消息,据报道,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向媒体介绍,成都交警研发的“龟速...
- 首页 从“三无”企业到国际范 解码民企外企联动的重庆实践
从经营困难的“三无”企业,到年销6亿元的行业小巨人;从技术引进的追随者,到智能座舱的领跑者;从依赖外资的合资企业,到反向出口日本的技术输出方——重庆矢崎仪表有限公司(简称“重庆矢崎”)用三十年时间,成为中日两国企业合作共赢的成功范例,是“三企”联动中民企、外企互补优势、融合发展、双向奔赴的典型。
工人们正在进行生产。张锦辉 摄
绝境求生
一家“三无”企业的生死抉择
1995年的重庆仪表厂,正经历着所有国企改革中最艰难的阵痛。这个曾经依靠修理煤气表、摩托车里程表维持生计的国营小厂,面临着无资金、无资产、无产品的“三无”困境。
上世纪70年代左右,重庆开始推动城市“气化”;上世纪80年代,重庆又掀起了制造业“军转民”的热潮。当时的仪表厂正依托城市“气化”,嘉陵机器厂等军工企业转型机遇,确定了三大产品策略:煤气表、摩托车拉索及摩托车里程表,尝试从修理转向制造。
“当时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只有把资金问题解决了,企业才能走出困境。”重庆矢崎董事长张本焱回忆,“起初我们只有一二十名员工,多是退役军人,厂虽小,但好在员工非常有干劲、能吃苦。”
但这个仅有38亩地、2万多平方米厂房的小厂,是怎样和世界五百强的日本矢崎“牵上线”?全得益于庆铃汽车的引荐。
1995年12月,重庆检测仪表厂与日本矢崎总业、重庆渝高、日本五十铃、庆铃集团等共同出资组建了现在的重庆矢崎。
工人们正在进行生产。张锦辉 摄
技术突围
从拿来主义到反向输出
合资之初,重庆矢崎走的是典型的市场换技术路线。首台庆铃100P仪表采用SKD(半散件组装)模式,实质上是将日本机芯装入国产外壳的简单组装。
“当时而言,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后发劣势,国外技术还是领先国内几十年。”张本焱说,“特别在一些高端技术产品领域,我们处于空白,包括一些技术设备、图纸资料等都是合作引进。”技术上的绝对差距,让张本焱深刻意识到: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随后,重庆矢崎便着重于CKD(零部件状态进口组装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进口国外成熟车型的全套零部件,在国内工厂完成组装,以快速获取先进制造经验。
抓住研发和市场两个拳头,重庆矢崎每年在研发费用绝对值和研发投入比例均呈上升状态,2024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占比达到9.5%。
在高研发投入下,重庆矢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300多项专利,企业逐渐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
“比如电子电控、智能交互等新技术新产品,一定程度上已经领先于日本合作方了。”张本焱说。
工人正在仔细检查。张锦辉 摄
战略转型
在汽车产业变革中寻找新坐标
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重庆矢崎开启了第三次战略转型,将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作为突破口,产品线拓展至商用车、智慧农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
而其母公司利龙集团实施的一体两翼战略,更将重庆矢崎定位为智能网联板块的核心载体,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屏显及交互控制系统,已成功配套多家新能源车企,实现年销售收入达6亿元。
“三十年前我们靠板车送货,现在我们的产品装上了通用、丰田的全球车型。”张本焱感慨。下一步,重庆矢崎将贯彻“借船出海、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将更多“重庆造”产品送往全世界。
重庆检测仪表厂与日本矢崎总业株式会社珠联璧合,成立重庆矢崎携手共进的三十年,这次双赢的合作成为了中日企业相互合作的标杆。
上游新闻记者 吴思倩
编辑:岑欣颖责编:郭承斌 审核:毛丹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据报道,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向媒体介绍,成都交警研发的“龟速...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上汽奥迪最近的动作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特别是他们和华为的合作...
4月19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来自广东的688家用人单位包括科研平台、上市企业...
2022 年,由于大厂工作压力大,开发者 Shawn 已与焦虑症对抗了三年。某次...
4月16日,Apple宣布Apple2030目标(未来五年内,整体碳足迹实现碳中...
快科技4月17日消息,据报道,今日,在火山引擎AI创新巡展杭州站的现场,字节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