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计算 三体计算星座,在太空织张算力网

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计算 三体计算星座,在太空织张算力网

科技
小彩圈
2/18/2025 0:0
108

像是一个拧紧的发条——近日,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负责人李超来回奔走在办公室、实验室和指挥大厅。按照惯例,他与在嘉兴进行整星平台环试和多星联试的同事开了一场线上调度会,召集各项目组负责人部署和协调相关工作。“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座已进入发射倒计时,对他来说,每天的忙碌都只为做好一件事:想方设法尽快在太空中织一张算力网。

看上去异想天开的计划,背后却是浙江科学家面向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量。

时间的指针回拨,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分论坛上,之江实验室首次对外宣布启动“三体计算星座”项目,将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建千星规模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星座建成后整个太空算力将达到1000P(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通常,卫星把接收到的数据传回地球,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即“天感地算”。这种模式受带宽限制,数据传输效率低,信息损耗大。解决这一问题正是“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李超介绍,把算力带上太空,可以将卫星接收到的数据实时在轨处理,实现“天感天算”。

“我们希望将单颗卫星的算力大幅提升,并像互联网连接电脑一样实现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有了计算星座,一颗卫星也能体现算力价值,这对产业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于是,国星宇航、氦星光联、天链测控等二十多家航天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都来了。它们在之江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作为团队各小组的一分子,在日调度、周交流、月总结中汇报项目进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参与全体成员单位之间的资源要素调配。

之江实验室7号楼的一楼,正是“三体计算星座”的指挥大厅,推开门就能看到一块映着倒计时的屏幕。面对记者,李超在紧张中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距离首发星座的日期越来越近了!”

倒计时推动着团队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前进。2024年以来,他们突破了太空计算系统的关键软硬件技术,成功研制了星载智能计算机、星间激光通信机、星载高速路由器、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天基遥感大模型,并经过了四次太空发射验证。

“这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系统,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李超坦言,每天睡醒睁眼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遇上的新问题——卫星上超过100个硬件和200个软件全都是从零开始自研,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这段科研过程,李超形容是一个不断“踩坑”的过程。比如,预想中可直接使用的地面站基带设备,与太空计算的新环境不适配,需要将传统非网络化的航天设备全部进行网络化改造;比如,随着详细设计的展开,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需要完善的内容越来越多,到最终交付团队共计写了24万行代码;再比如,随着几个月的调试,团队已经发现并完善了卫星软件上的上千个BUG(缺陷)……

面对新困难,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团队充满了热忱,80%以上的主任设计师都是青年英才。“有机会参与研发太空计算星座,大家都铆足了劲要做成。”青年科研人员张亚兵说。

“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座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多个方面的“第一次”。之江实验室总工程师赵志峰介绍,包括第一次实现所有卫星搭载太空计算系统,第一次开展异轨卫星互联,第一次用3D打印的方式研制卫星,第一次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构建星座。

事实上,该项目酝酿已久。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锚定一流,对标最好”的要求,2023年7月,之江实验室启动“二次创业”改革,明确“干好智能计算一件事”,对实验室进行了体系性优化重塑。在此基础上,实验室组建智算集群、计算星座、科学模型等重大科研任务总体部,形成了学科交叉、集智攻关和有组织科研的有效探索。该项目便是来自计算星座总体部。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干好难而正确的事,之江实验室同样应该如此。”李超感慨,实验室将在2025年上半年一箭发射12颗卫星,2025年全年将完成超50颗星座布局,推动“三体计算星座”在全球环境治理、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作出中国贡献。

“人工智能不能因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在“三体计算星座”指挥大厅,这句标语如同一颗明星,指引着这群勇攀高峰的浙江科学家赓续前进。


北美美国华人导航网 提供最新的华人资讯及最便利的网站提交 请多关注小彩圈网


同类新闻

小彩圈网- 致力于打造成为美国华人访问量最大美国网址大全, 北美美国里最专业的华人导航网站,专门为在美国的华人及留学生设计的美国网址导航。我们平台提供大量的华人/中文网站等相关资源,精准的信息搜索,改善了用户体验和对移动平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