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智能工厂让“赛博朋克”成真

智能工厂让“赛博朋克”成真

科技
小彩圈
4/30/2024 18:0
148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我的机器人同事比我还要忙”

智能工厂让“赛博朋克”成真

智能工厂让“赛博朋克”成真

扫码看视频

智能工厂让“赛博朋克”成真

AI视觉检测

智能工厂让“赛博朋克”成真

杨军在管理生产线

开栏语:五一小长假来了,大伙儿在享受舒心假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向身边仍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这不,扬子晚报记者也在假期兵分多路,深入劳动场景一线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劳动故事,那么,跟随我们的文字和镜头,一起听听“我和机器人同事”的故事吧。 策划:陈郁 统筹:金雨希

繁忙的生产线上,全自动化机器人打主力,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零星几名工人操作着设备……如今,“智能工厂”愈发频繁地走入大众的视野之中。曾存在于赛博朋克(一种科幻类别,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电影中的科幻影像,现在已真切地变成了现实。五一劳动节特别策划第一期,记者走进莱克电气的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工人们的“新”帮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金雨希

机器人同事24小时“精力旺”

五一假期,莱克电气的智能工厂仍是一片繁忙景象。数百台工业机器人与几百名员工已成为亲切的“同事”,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内干净利索地忙着各自的工作,宽敞的厂房里只有零星工人不时触摸工作台前的电脑显示屏或者操作工作台上的按钮。

早上8点,电机一厂车间夜班和白班交接,车间主任杨军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生产线上机器人“同事”的工作状态。机器人“同事”已经连续工作了一整夜,尽管它们不需要睡觉、吃饭,但杨军还是要随时关注这些“同事”的“健康”状况,确保生产顺利。

“我的工作就是要‘照看’好它们,保证它们正常运行。” 在车间工作16年的杨军亲身经历过传统生产线和智能生产线,他的新工作是同时照看整条生产线的十四台机器人,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故障检修,“现在,1名员工就可以管理整条生产线,而以往的传统模式需要13人。”

生产线间的过道,AGV物流运输小车在地上来回穿梭,将经过绕线、点焊的产品送去滴漆房,再将滴漆完成的产品送回生产线,整个工厂内部实现了物料无人化运输,节省了运输工人50余人。“一车产品很重的,有三五百公斤呢!这些小车都有十年以上‘工龄’了。”电机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春晖介绍说,智能化制造,让车间劳动力生产效率提升了60%,主材报废率也降低了60%。“还是原来的1000多人,但整体创造出的产值增长了近一倍,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也大大下降。”

机器比人忙是记者最深的感受。

AI检测员刚上岗专门“爱找茬”

杨军管理的这条生产线,只要把原材料从生产线的一端投进来,每12秒钟就会生产出一个检测合格的转子(电机的核心部件)。记者亲手体验了一下科技的“魔法”,按下屏幕上按钮,生产线上机器人“闻令而动”:灵活的自动化机械臂、繁忙而有序的传送带,产线上“钢铁侠”们虽然块头大,但却干着极其精细的活计,点焊、车削、平衡……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能与高效。

制造完成之后,该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呢?

“产线以前十三道工序,产品做完了就结束了,现在加入了第十四道关键工序。”张春晖向记者展示这条生产线上的“新员工”——“AI视觉检测”。虽然“上岗”时间不久,却已历经三次升级迭代。相比于以往的人工抽检,相当于请来“AI质检师”给每个产品“找茬”,实现产品线上检测,实时输出缺陷结果,大幅提高了产品检测率。

记者看到视觉检测机器人通过高清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对每一个产品一次性拍五张照片。“相比于人眼,能看到更多的角度,无论是微小的瑕疵还是难以察觉的缺陷,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张春晖对“新员工”的表现十分满意,“我们的产品合格率从96%提高到99%,并且检测标准也不断提高。”

除了“勤奋”,AI检测员还很“好学”。它可以反复学习缺陷数据和良品数据,随着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持续进行,检测准确率和检测效率都会持续提升。“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的底气。”言语间,杨军总会流露出对这些机器人“同事”的深厚感情。因为这些工业机器人带给他的,不仅是体力上的解放,更是身份的转变。

PK机器人同事还得靠“智取”

机器人的引进,没有“终结”一线工人的岗位,而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

生产线上的一盏建安灯忽然亮红灯并发出警报,杨军迅速前往处理故障后恢复生产线的运作,整个过程没超过1分钟。“我们不再埋头干‘苦力’,而是转变为技术工人,不仅要对制造工艺了如指掌,还要会操作、保养智能设备,熟悉各项参数设置。”

在生产车间的入口,有两个电子屏幕。记者在屏幕上看到杨军刚刚维修的那台机器今天第一次出故障,维修时间是1分钟。

为了智能工厂的运作自如,张春晖和同事们把大量功夫下在了外人看不见的地方。在这座智能、互联的工厂中,生产线的每台设备都配有传感器,采集生产流程各阶段中产品和设备的相关数据。更形象地理解,就像一张“数字神经网”布及产线的每个角落,它能把散落在车间的各个数据收集起来,小到一个电焊棒、精车刀的位置和寿命,都算得一清二楚。

虽然劳动力数量下降很厉害,但是人在整条生产线中依然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机器人使用的各种自动程序,多数是工程师们开发的。我们在生产线密切接触机器,更知道什么环节需要改进。”杨军和一线的工人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在生产观察中不断改进机器的操作手法。

“机器的设计和改良者都是人,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张春晖感慨地说。


北美美国华人导航网 提供最新的华人资讯及最便利的网站提交 请多关注小彩圈网


同类新闻

小彩圈网- 致力于打造成为美国华人访问量最大美国网址大全, 北美美国里最专业的华人导航网站,专门为在美国的华人及留学生设计的美国网址导航。我们平台提供大量的华人/中文网站等相关资源,精准的信息搜索,改善了用户体验和对移动平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