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第137届“广交会”,AI和机器人领域展品成为全球客商瞩目的焦点,全方...
- 首页 “十年磨一剑”的大发现!南京古生物所专家“采集”了一个热带季雨林化石库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全球变暖正在加剧,但其实,早在距今1700~14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期,也出现过“全球变暖”,并且与目前预测2100年的气候环境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过去是了解未来环境变化的钥匙,而化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员和史恭乐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于2010年在福建东南沿海漳浦县佛昙群地层首次发现了漳浦生物群,其地质时代(约1470万年前)恰处于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晚期。经十年研究,团队发现漳浦生物群是一个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季雨林化石库,其中漳浦琥珀生物群是世界四大琥珀生物群之一。该研究为了解现代亚洲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暖提供了参考。相关研究于2021年4月3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
漳浦生物群复原图
【重要发现】
一个多样性极高的中新世热带季雨林化石库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和史恭乐领导的多个学科的30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对该生物群的多样性、古生态和古气候意义展开了详细研究。王博介绍说,研究团队历经10年持续的野外采集工作,获得了25000余枚含虫琥珀和逾5000块植物压型/印痕化石标本。
古植物群中多样性最高、化石标本最丰富的类群包括龙脑香科、豆科、樟科和藤黄科,其它泛热带分布的科还有番荔枝科、漆树科、橄榄科、大戟科、野牡丹科、桑科、肉豆蔻科和桃金娘科,这些科的植物都是现今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优势类群。其中,植物叶化石包括蕨类2种、单子叶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78种,此外还有20余种果实和种子化石。
专家在采集现场
基于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种类,漳浦生物群已成为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新生代热带雨林化石库。
近百年来新发现的最丰富的琥珀生物群
“我国化石资源极其丰富的大国。但琥珀在我国发现很少,广为人知的只有一个抚顺琥珀产地。”王博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现世界顶级的琥珀生物群是每一个古昆虫学者的愿望。自从1931年秉志先生首次开展中国琥珀研究,历经数代中国古昆虫学者的努力,90年后的今天终于实现了此愿望!
记者获悉,漳浦琥珀生物群南京古生物所琥珀研究团队完成的第三个经过多学科、系统性研究的琥珀生物群。该生物群是近百年来新发现的最丰富的琥珀生物群,该发现也彰显了我国是一个琥珀资源富饶的国家。
部分琥珀化石
王博介绍说,从节肢动物多样性看,目前漳浦琥珀生物群以已发现的250个科居于多样性第三位,仅次于缅甸克钦琥珀生物群和波罗的海琥珀生物群,高于多米尼加琥珀生物群。
在发现琥珀化石中,以昆虫最为丰富,包括至少20目200科,其中最常见的是双翅目,约占总数的55%;其次为膜翅目(各种蜂和蚂蚁);再次为鞘翅目(甲虫)以及半翅目(蚜虫、蝉、蝽等)。此外,琥珀中还包含有大量羽毛、植物、腹足类和微生物化石。
部分琥珀化石
“与其他大部分琥珀不同,漳浦琥珀有精确的地质年龄和古气候数据,可以清晰地了解该琥珀生物群的环境背景。”王博说,更重要的是,漳浦琥珀生物群也是最丰富的用于科研采集而非商业开采的琥珀生物群,完整保留了初始的古生态和埋藏学信息,为其他琥珀生物群的古生态恢复和埋藏学偏差矫正提供了珍贵的对比数据。
一千多万年前福建南部可能是热带雨林
根据化石提供的证件,研究人员发现,中新世中期,也就是距今约1500万年前,热带季雨林曾分布至福建南部(北回归线以北)。经研究分析,植物群的区系组成和叶相组成都显示漳浦中中新世植物群代表一个热带季雨林,其叶相组成与现今泰国中部,印度中部和恒河三角洲的植被非常类似。
另外,研究结果支持了“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的观点。王博说,漳浦生物群中绝大部分节肢动物,特别是蚂蚁、蜜蜂、跳虫、蟋蟀、蚊类等都是现生属,其属级阶元的稳定性表明了,亚洲热带雨林生物群早在1500万年前就已达到现今的生态结构。
部分植物化石
【重要意义】
“预测”全球变暖下未来气候和生物群的变化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出现于1700~14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次强烈的增温事件。当时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显著高于现今水平,全球年均温较现今高3~7℃,这与目前预测2100年的气候环境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了解该适宜期的气候和生物群的变化过程,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气候和生物群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帮助人类更高效地应对未来面临的环境危机。
团队合影
在化石中看到,漳浦生物群含有大量典型的东南亚热带生物类群,例如部分有花植物、苔藓、蜗牛、蜘蛛以及许多蚂蚁、蜜蜂、蟋蟀、甲虫等昆虫,目前都只分布于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甚至大洋洲北部)。
专家分析说,在中中新世温室效应的背景下,漳浦地区冬季最低气温明显上升,减弱了“冻死效应”,可能是导致热带生物群向北迁移的最重要因素。热带生物群的“北伐”运动带来了大量入侵种,并引起了当地生物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从而可能强烈地影响了东亚原有的生物类群,进一步塑造了当今的东亚生物区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于丹丹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校对盛媛媛
连日来,在第137届“广交会”,AI和机器人领域展品成为全球客商瞩目的焦点,全方...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人民日报国际 全...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荣耀X60 GT将于4月22日开售,博主数码闲聊站提前曝光...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据报道,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向媒体介绍,成都交警研发的“龟速...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上汽奥迪最近的动作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特别是他们和华为的合作...
4月19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来自广东的688家用人单位包括科研平台、上市企业...